推測設計應用於孩童課程

推測設計一書提及當今設計因成本、獲利等考量,而限縮了設計的可被發展性,其認為設計的潛力不應變成資本主義底下的產物。在跳脫商業考量後,設計還可以有哪些發展性,就是他們所要探討的面向--挖掘現實中潛在的可能性,並將其設計放入一個可能會發生的平行時空的假設中即為其核心概念。其中有兩個特別的設計案,讓我看見推測設計的概念可被放在藝術教育的一環中,首先是由 Jaemin Paik 所創作的作品「When We All Live to 150」, 得知其所闡述的假設是因科技發達使人類壽命越來越長時,而演變出不一樣的家庭結構,而此轉變可能因為人數太多、財力負擔而產生對「家」不同的概念。再來是由此書作者與設計師 Michael Anastassiades 合作的設計案「Do You Want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Normal ?」,他們將現有的電子產品做了顛覆性的使用,其中有一個作品「統計鐘」,將會時刻通知所有死亡新聞動態跟死亡人數。不斷提醒人類生命的無常與脆弱,這種設計與當今社會所期望之產物可能截然不同,但讓人好奇的事,這種類型的設計品會在什麼時代出現?其出現帶來的轉變又為何呢?

推測設計的思考模式值得讓人深思,透過各種設計在闡述可能發生的議題或是人性的轉變。在現今藝術教育中較多還是著重在理解與批判,還未有此主要以推測為概念的趨勢。因此想一窺此概念如不是運用在設計上,而是被用來藝術教育更甚是兒童教育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推測的事物是否會有成人設計所想不到的地方?孩童的社會化程度不比成人高,但如果將此點轉為孩童之優勢來看待的話,或許兒童天馬行空的推測可以為社會帶來一些驚喜。

良良藝術實驗工作坊
電話:0985461293
地址:新竹市東區學府路19號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